正当年末,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会议即将召开。除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外,每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历来受到瞩目,而新一年的中央1号文件更是各方期待和关注的焦点。
据《中国经济周刊》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人士处获悉,如不出意外,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将继续聚焦“三农问题”,成为继2003年至2009年连续7份涉农的中央1号文件之后,第8份涉农的中央1号文件。
不过与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相比,有一项工作可能更具前瞻性。目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农业部等相关涉农部门正在研究和起草我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涉及的“三农”相关内容。
专家建议:“十二五” 期间农村金融改革优先于土地制度改革
那么,这份涉及“三农”的“十二五”规划的看点又是什么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谢扬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央高层已经意识到,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理顺一系列体制机制的问题,单单依靠各类‘三农’直补不足以为未来的‘三农’问题找到出路,农村金融改革可能会成为重要的突破口。”
谢扬强调,就“十二五”规划而言,农村金融改革应该优先于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相比之下,阻力难度都会相对小很多。
早在今年11月下旬,在福建省漳州市召开的2009中国农业市长(海西)论坛上,来自全国人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官员就对“十二五”期间农村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现代农业只是靠直补可能已经走不下去了。单单依靠增加财政补贴,不能改变农产品剩余价值过低的问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坦言:“现代农业就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生产力的过程,而其中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农村金融就是建立现代农业的核心。”
谢扬认为,今年年初中央1号文件在“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的最后一部分已经提出了“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就是一种信号。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但谢扬发现,在全国的农村信用社中普遍存在从村里农民手中吸收存款而向乡镇以上企业发放贷款的情况,从而出现了农民的真实金融服务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网点13.9万个,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的71.9%,其中包括了农业银行、农村合作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但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仅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20%。
刘振伟认为,尽管贷款有所增长,但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和“三农”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着农村金融服务满足率不高;覆盖面有缺口;服务功能不健全;涉农贷款不良率较高等问题。
|